吴玲伟|2025,热情拥抱每个人的生命力!
我们很少去思考生命是什么,这个问题看起来太大了,或者说多此一举,因为每天我们自以为我们就是活在生命里。可是当2024的大部分时间人工智能充斥着我们的眼球、工作、生活,我还是忍不住会去想生而为人,生命到底是什么?人和人工智能最终的区别会是什么,当人工智能借助机器人正式从工具开始有了数字身份,进而进化成新物种,人与人工智能两种物种并存的终局会是什么?
工作中,已经越来越多工种可以用人工智能替代,设计、营销、文案、分析师、法务、知识管理、培训等等,传统搜索也逐步被KIMI、豆包、智谱等体验感不错、多模态应用更丰富的产品所取代。尽管在国内大部分大模型公司还不赚钱,B端依旧没有太大的动力为大模型带来的应用高额付费,应用型公司也很少找到可持续的、能保持利润的商业模式,但这妨碍大家对各类应用的尝试和并行,大家都相信这是必然的趋势,只是缺乏一个扳手,将整个山洪倾覆、用智能将所有城镇全然覆盖,如同水电、网络信号。
每个城市、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个扳手进行全面升级,大家都在默默地观察、尝试,希望自己是最初那个拥有扳手的人,掌控山洪,而不被山洪淹没。在这里,生命力最强的是什么?智能山洪?掌握扳手的人,还是被覆盖的城镇与村庄?
回归生活,看到孩子们因为学业压力天天呆在房间里卷试卷,脸上笑容越来越少,睡眠时间越来越短,临到考试就开始变得焦虑和不自信,电影不看、课外书不读、户外不去,如果能挤出一点时间就让手机上的视频、音乐、游戏充斥自己最后一点空闲的缝隙,尽量不要再思考,那种朝气蓬勃、热情洋溢、仰天大笑、快乐奔跑、思辨挑战的生命力越来越难见到。不仅所有的学科都可以练习高分,连作文都是打出范文来仿写,大家都一样也无所谓,不必由感而发,不必观察生活,只要按照考试评分标准拿到不错的分数就行。我忍不住想,机器不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吗?用数据进行训练,当数据达到一定程度,黑箱里类人脑神经元的网络神经自行连接触发涌现,自学习和自生成的智能诞生了。如果对比起孩子们练习的题量,如何能和人工智能来进行竞争,那么孩子们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的时间把自己卷成会做题的机器?孩子们的好奇心、天真、探索、创造,甚至反叛和破坏的精神在哪里?
我们的教育一直努力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会考试、能得高分的机器人,而我们最优秀的科学家和程序员们,联合心理学家、社会学家、生命科学家、哲学家却在努力攻克人工智能最后一关:如何让人工智能具备意识,具有更强的感知力、创造力和“人性”,让机器人更趋近于“智人”。
这些种种,让我忍不住去想,生命力是什么?我们的生命到底是什么?我们应该有些新的觉醒和行为,努力成为那个不断创造智能、掌控扳手的人,我们应该不断强化生命的感受力和由内而外的活力,同时也有责任让孩子们从我们身上去理解和感受,生而为人,生命的张力和可能性。
于是,在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,给自己放了一些假,很“放肆”地去完成了几件工作以来一直想做,但没有做的事情,感觉与生命有关,与思维和逻辑无关。
到山里放空、禅修、冥想
因为机缘巧合,老同事感受到我在工作中的焦虑,邀请我去山里参加一个禅修课休息几日,她问我你堵住了怎么办,我说阅读、自己走走,她说那堵住还是没有释放啊,你可以去试试放下,放空,什么都不想,才能真正疏解。这句话很打动我,于是,12月花了三天时间在山里跟着一群新老朋友静静地打坐、冥想、跟随老师带着大家禅修、探索生命的方向。
期间做了不少笔记,亦有不少收获,分享其中一二:
---生命即意识,即心!诸法无我,万法由心。我们总是忽略了我们的心而过度让大脑和思维控制我们,当大脑过度参与我们生命的时候,我们会不会活得越来越像机器人,而丧失了作为人真正的生命力。
---人能载道,道不能载人。为学日增,为道日损(减少),损之又损,方为道也。爱学习是好事,还要知道哪些学、哪些道是为你而来,知道了,就知道了学习的方向,也因此对了生命的方向。
---水有三体,固液气,体有多用,而归根到本源还是H2O。这一生要把人活成水,而不要只盯着水中的咖啡,咖啡只是三体中液体的一种使用方式。你是水本身,而不要只活成“体”和“用”中的一种。当世界都在趋利避害,只看效率效益的时候,宏大的部分就看不到了。所以,当执着于做哪种用处时,回头想想水是什么,水会告诉答案。这个也符合科学中的第一性原理,还原到最本质不可还原之处,往往就“见真”。
---心本无生,因净而生。何其自性,本来清净。每天放空一点时间,感受心便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尊重。事再大也是小事,心再小也是大事。心是什么呢?我们除了烦恼、焦虑、大笑之外,是不是时常感受到我们自己“心”的存在,它需要什么?它在滋养什么?它又需要什么来滋养?
---“只要我不高兴就是我错了”,这是老师最触动大家的一句话,因为每个人都在工作中、家庭中有自己的身份,经常会发脾气。老师说,对待她的孩子,只要对孩子不高兴想发火,就对自己说是“我错了”。不高兴是自省和觉察的修行入口,说“我错了”这是自我发现而非自我批判,当觉察自己“不高兴”就是打开智慧的门,向烦恼学习,向内求,自省而心不乱,力量越大。
---我执就易焦虑,一松就开。“我是谁?要去哪?怎么去?”也许起点就是我执,所以哲学三问不如放下。爱是唯一的答案,攻击只能带来攻击。这个在哪里都是好的处理方式,
---所有的坐禅、行禅,都是让你感受到自己的心“在”而脑“止”,外不着相而内安定。止,让心止下来,无挂碍。观,向内看,不再审视、评判,吾心即宇宙。
--最好的一次感受来自于行禅,就是用最慢的速度行走。逐步放下一切杂念,只是像蜗牛一样慢,慢到极致,从满脑子各种想法到关注身体,再到放下所有,只是慢慢地行走,享受当下,居然真的由心感受天地广大、身边一切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就只是“万花丛中过,拈花微笑”罢了。那个时候感觉一个企业家真正要成为“家”,需要的就是那种广大,来自于对世人、对世界无私的爱。
--人的智能包含三种:认知、感知和创造,而创造智能是人的最核心智能,也是区别于其他物种最大的差别,能够做到创造智能的就是圣人了。那么创业者应该就是人类中最努力创造智能的一群人了,而马斯克则是其中最具备创造智能的,他一直在创造,做到了无他人只有“自我”,从“一”出发,不做比较,彻底颠覆,而他的出发点又一直是超前于当下的人类终局将会如何,所以他是无我还是有我?!
在本子上写下:寻找心之安处即为修行。这三天放下工作、努力放下思维,反而会由内而外生出一些新意,更开阔、更有根基的新意,或者是由“心”而生的“意识”。
看一场万人音乐节,追自己喜欢的歌手
三亚崖州湾音乐节。很早就订了票,因为有我喜欢的陈楚生、朴树、赵雷、新裤子,女儿喜欢的毛不易,这样的组合实属难得。可是女儿纠结了许久还是觉得学业太重,决定不去了。一个人旅行,为了一场音乐节,周末打飞的从北京到三亚?
正好看完《生命3.0》和《超级智能》,生命是什么呢?人最终区别于人工智能的是什么呢?人工智能也可以欣赏音乐,创造音乐,但是现场这些音乐人的状态,和音乐节上听音乐人的共鸣、全场大合唱、全场摆手舞动,这个估计人工智能是无法替代的。加上这些歌手的吸引力,最终还是一个人飞去一场年轻人的音乐节!
从中午12点半到晚上10点半,10个小时,一直和音乐在一起,期间大概一大半时间站着听完,1/3时间和年轻人一样挥动手臂和歌手一起歌唱,歌曲太经典了,而音乐节让我们和歌手之间的距离太近了。陈楚生是第一场,人还算少,我找了一个离舞台很近又不至于被音箱轰炸到的位置,身边一会儿功夫就来了几位大概5、60岁的大姐,她们总共有十个人,自己开车从海口过来看陈楚生。每个人手里拿了一个陈楚生的应援棒,我说你们自己去买的吗?大姐说那当然,喜欢他就要有点行头。在陈唱歌的时候,不管是大姐,还是前后的小女孩们都不断地蹦跳,同时喊着“陈楚生太帅了”。那一刻,我感受到这就是生命力,歌手的歌和状态不可替代,音乐节每一个听歌的人也不可替代,包括我自己,在听到全场和朴树一起唱《生如夏花》《那些花儿》《forever young》《在木星》时泪流满面,那样的心潮澎湃,不可替代,没有人在思考、但是Forever Young,彼此无关年龄、相视一笑,音乐带给人的感受力和生命力无与伦比。
现场大概有5、6万人,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么多人了,但是一切井然有序,我在场地里搭了个小垫子,把包随便丢在位置上。多次离开多次回来,每次都要找很久,因为场地太大人太多,每个角落都会被挤满人,一直找不到那个位置,但完全没有担心包会被人拿走。因为我相信这里每个为音乐而来的人,心都是美的、善的。果然,我这样一个全然信任的人,总是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在冬天去漠河看极光
在朋友圈偶然看到一个做教育的朋友转发了一条去漠河徒步的消息,我立刻微信给他,我想去,我能去吗?那个朋友说当然可以了,你给我身份证,我让人给你订票。我问你去吗?他说去,但是会提早走。正好7天6夜的徒步对我太奢侈了,朋友说的3天2夜时间和我期望的正好一致。朋友问我,玲伟你确定去吗?我说是,于是就定了。
和家人们请了假,和同事打完招呼,于是,12月底最忙的时候突然多了一个行程,去漠河,感受寒冷,坐坐雪国列车,在林海雪原徒步,去看看极光!
活到这么大,从来没有在冬天到过东北,即使去也都是因为工作匆匆来匆匆走。12月24日一大早从北京飞到哈尔滨,傍晚才坐雪国列车去漠河,中间有6个小时,可以去感受一下这两年名声大作“尔滨”。在火车站寄存了行李,轻装走进尔滨,先去著名的中央大街,然后是索菲亚大教堂,最后是冰雪大世界,6个小时效率实在太高,差一点还去换了俄罗斯民族服装拍旅拍。
冰雪大世界实在人太多了,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“南方小土豆”还是值得去开开眼界的,尤其是去的时候正好遇到落日,在冰雕世界里看落日、看所有冰雕灯光亮起,也是非常美好的感受。在这里非常直接地感受到东北的不同:下午3点便落日了,你会怀疑自己的时间是否出错,4点天便全黑了,冰雪大舞台前面挤满了要一起蹦迪的年轻人,抖音的网红们已经开始营业。期间遇到一个小女孩,和我一样南方人,一个人旅行,长得文文静静,我请她帮我拍几张照片,并由衷地称赞她拍的真好,她也表扬我气质不错,我感觉我们会成为非常好的旅行搭子,至少可以互相吹捧。我忍不住问她哪年的,比自己小了20岁,就像我女儿一样。临了要去赶火车,没有问名字就告别了,意犹未尽,分手几步又回头拉她合了个影,萍水相逢,也是生命的相遇,经过一个城市至少记住了一个人。
雪国列车18个小时,大学之后已经很少有坐火车硬卧的经历了,很是新鲜,在火车上遇到帮我报名的做教育的朋友,手机没有信号,走动空间有限,所以,本来不算熟悉的朋友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交谈,一下子变得非常有默契。大家有很多共同的思考,也有很多互补的地方,比如我的世界几乎全是AI,他的世界基本都是教育,关于青少年,关于企业家,关于团建和身心健康,他总是带孩子们出去远行、运动,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可的。而孩子们如何面对AI时代的冲击,如何面对内卷带来的整体性压力;企二代这些更有资源和能量的年轻人如何在AI时代更好地认知和应用AI,如何在产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。这是我们通过列车交流打算返程后继续探讨和合作的主题。
一下漠河火车站,就被外面的温度惊到了,本来没有察觉,但是看看自拍的照片,眉毛、睫毛、露在帽子外的头发全部变白结冰了,这样的冲击力太酷了。
后面连续三天的行程,没有遇到期望的极光,漠河人说这要碰运气。不过我们运气已经很好,25日下午到达中国唯一的圣诞村过圣诞,26日从神鹿岛出发,徒步14公里到达中国地图的最北端“金鸡之冠”,一路看到了那么美的日出和日落,能够有上百人同行,一起穿行在冬季冰雪覆盖的大兴安岭,见到最美的雪国景色:太阳透过白桦林的树梢照过来,倒影着斑驳的树影和长长的人影;界江“黑龙江”就在脚下穿行,就像白色的月亮河落在人间,那些干枯的树枝把对面的俄罗斯映衬得像是一幅破旧的老照片;神鹿岛的驯鹿当真一点不怕人,当你拿上苔藓,它们全都上来贴着你走,我生怕越来越多的鹿角戳伤自己,居然慌不择路躲起这群可爱的精灵。在同行者视频的台本下,我是一个家里养了上千头驯鹿的大户,拉上一只刚长出鹿角的小鹿脖套,它就一直跟着我走,我在漠河竟变成了一个牧鹿的少女,一手苔藓,一手小鹿,后面还有成群闻藓而来的公鹿。
27日从界江黑龙江的冰面出发,挨着与俄罗斯的疆界线行走,然后到达中国最北村“北极村”开始找北之旅,途径最北哨所、北极广场、北极石碑、最北邮局、最北供销社,一众的最北。路上,我做教育的朋友,还有一位来自北京的退休姐姐成了行走的搭子,大家边走便拍照,还聊着一些大家关心的事情,徒步快慢已经不是目的,感受这个城市的自然和人文才是所得。我和做教育的朋友都一路拍摄视频给自己的孩子看,一致后悔没有带孩子们来漠河,因为全国徒步大会机缘,能够得到政府提前的铲雪准备和安全保障,能够完整地穿行整个林海雪原和黑龙江冰面,能够通过徒步感受中国最北村庄的每个角落,这是人生多难得的体验。
在路上除了驯鹿,还有雪狐、狼狗、阿拉斯加雪橇犬、雪地马拉车、雪地兔子,这么多的生物,还有雪地上蜿蜒行走的徒步大队,穿着大花袄的东北人,街上东北特有的雪糕、冻梨、冻柿子、冻草莓、野生蓝莓白兰地、俄罗斯巧克力,五元一串的糖葫芦,各种铁锅炖,随时变成冰块的口罩,一直向往的中国北极就这样在十二月不期而遇。
从三亚,中国的最南端,来到漠河,中国的最北端,在同一个时区感受到截然不同的两个季节,两种风景,两类地方文化,这个我感觉就是生命的体悟,去遇见去体会,无需思考,却能油然而生沉浸和快感。
回老家去看望父母,沉浸地陪伴
一年忙这忙那,一直没有回去,正好年前是老伍同志(母亲)的78岁生日,于是提前计划了从漠河直接杀回福建老家,从北到南去看父母。因为武夷山的机场临时取消了,只能转道南昌机场,从北到南,中间飞机飞行时间很长,就在飞机上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小目标,背诵《滕王阁序》,到达南昌直接打车去滕王阁转一圈,在门口背诵一下王勃名篇,震翻当地人,然后获得免票权游览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,然后再打车回家。一下飞机又是先减衣服,漠河的装备到了南昌,简直热翻了。当天天气实在太好了,万里无风,遇到一个很好的司机,一路给你讲解南昌的美食,看到了全国唯一的黑猫白猫雕像,“小平同志在这里说过无论黑猫白猫,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”。
可惜到了滕王阁售票处,并没有人真的在门前背诵,我也不好意思张口去问,乖乖地买了45元的门票。在滕王阁上看到八大山人、黄庭坚、朱熹、文天祥等人的真迹,感觉票价真是超值。从阁上往外看赣江、南昌大桥,以及扩建的滕王阁外围亭榭,确实“遥襟甫畅,逸兴遄飞”,也感慨“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”。
滕王阁总共七层,一层一层上去如同走完一个江西博物馆,有江西历代状元名录,有江西八大名山画卷,有江西历代名人的介绍,真没想到陶渊明、欧阳修、王安石、文天祥、黄庭坚、汤显祖、八大山人(朱耷)等文坛巨匠居然都出自江西。江西对外宣传还是太少了!
还有苏轼、黄庭坚、文天祥等人抄录的《滕王阁序》拓本,中国八大名窑瓷器展、中国各朝皇帝圣旨展。最高层是VR制作的滕王阁历代建筑过程,不断烧毁又不断重建,一部滕王阁建筑史也是中国历届朝代更迭史,写尽春秋。
3个小时公路旅行回到老家,意外发现86岁的父亲居然两只耳朵都能清楚地听到我们说话,要知道他的右耳已经至少失聪10余年了,平常打电话总是说听不见,也因此长期以来一直不太爱和他人交流。今年初家人才刚给他买了助听器。好奇之下盘根问底,老爸通过穴位的自行按摩,从头、到耳后,再到手指,长期按摩,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能够很清楚地听见大家说话了。
这可是吴家的大事,可载入医学奇迹。老爸这个穴位按摩已经是吴家第三次奇迹了,第一次是头发,40多岁就基本秃了,到了60多岁通过头部穴位按摩居然头发全部长了出来,满头白发、郁郁葱葱。第二次是通过按摩,把几十年的前列腺炎自己给治好了。这次是第三次。老爸看我突然对此感兴趣,立刻把他收藏多年的手摘报翻了出来,上面贴满了过去从《每周文摘》上剪下来的健康文章。我立刻把所有的手摘都通过AI提炼出文字保存下来,同时把手摘发到吴家群里,大家都感慨老爸的《点穴大法》太神了。
回到家里,就想和父母一起走一走,家乡这几年有很多改变,整个城市都属于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,所以到处都是风景,于是第二天就约了父母到县里的竹桥和小径咖啡厅去走走,在森林公园的入口,离家有25公里。过去父亲一贯不愿和我们出行,这次大概因为耳朵好了,也愿意一起同行,一路还能和司机对话,记得每个经过的乡镇和村庄的名字,甚至他年轻时参与修建的水库和电站也可以清楚说出位置。
到了咖啡厅,我喝咖啡,他们喝茶,坐了大概一个多小时,老父亲便闹着要回家,年纪大了坐不住,因为等车的时间太久他有些不耐烦,在咖啡厅里就发起脾气来,怎么车还不来,人家都走了,我们还坐着干嘛,老妈在旁边怎么劝说都不听,声音越来越大。正好咖啡厅有很多书籍,我就拿出一堆绘本和几本书,放在桌上,老吴看到这一堆书,立刻安静下来,跟着我坐了过来,随手拿起《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绘本津津有味地看起来。我也就在旁边坐下,挑了《哈佛大学高效睡眠法》来读。母亲看着觉得有意思,说还是你有本事,能够让爸爸安安静静地跟着你读书。爸爸抬头说,这些小人书很好看啊,还挺有意思。哈哈,86的父亲太可爱了,就像8岁半的小朋友。
过去家对面的电视台是一座小山,小时候春游、秋游学校总是组织去爬电视台,但离开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去爬过,如今听说被政府修成了理学名山,山叫九龙峰,山顶叫“九里阁”,我特别想去看看。于是,在2024年最后一天,老伍同志78岁生日当天,我和老伍决定去爬九龙峰,通过爬山庆祝生日。
这山路实在是太美了,一路竹林苍翠挺拔,修建的石阶被称为“天阶”,回头看就是绿绿的江水和层峦叠嶂的山脉,我们一路感叹我们家乡太美了,母亲说去年去了贵州,游玩了那么多地方也觉得不如光泽,我也有这样的感叹。走到大概山的2/3处,可以看到两层楼的圆形城市大阳台,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生态光泽,群山环绕,绿树成荫,流水绕城,清澈见底,时不时还有几支竹筏穿行,竹筏上有鸬鹚,还有一对白鹭环绕河间。
我把大阳台上其他行人丢在地上的垃圾拾到垃圾桶里,我和母亲就这样坐着晒太阳,彼此互相拍照,说说家乡的变化,感触父亲腿脚不好无法同行实在可惜。老伍有些累了,我就不断鼓励她,马上就登顶了,把登顶作为生日礼物是不是很有意义,下次再来又不知道何时了。
于是老妈在78岁这天被我忽悠着登上了山顶还比了个心。下山途中全是石头台阶,对于老人来说十分吃力,母亲从口袋里拿出两颗奶糖,一颗给我,一颗自己吃,说这个最好,你姐姐给的,可以顶饱,又有力气。走到快到山下的地方,脚下有两条路,母亲看到右边的观音庙,忍不住往右边走,口里说着到了到了,我们老在这里拜观音吃斋饭。于是我们就继续走,没想到走了一段土坡,居然爬到了一大片菜地,眼见着下面就是观音庙,可就是没有路下去,山上的菜地和观音庙隔着一堵墙,我们在墙头可以清晰地看到庙里空无一人,可就是找不到路出去。菜地里都是泥泞,老妈跟着我走来走去,老妈说,庙里的人我都认识啊,我打个电话看看,如果有个楼梯就好了,我们爬下去,如果有个桌子椅子就好了,我们也可以爬下去。这时候感觉78岁的老伍哪里是个老人,还是个18岁的少女,说干就干,爬墙头爬楼梯都是很简单的事。
居然庙里的朋友真的给老伍call来了,可惜就一个人,还是个老太太,她在墙下围着庙里转了一圈,发现没有门,没有楼梯,也没有其他人。我们在墙上的菜地往下看着,也不是很着急。我说,妈妈,咱们还是继续走回去,刚才其实观音庙的对面还有一条大路。老妈说,走,你怎么不早说。我说你因为知道观音庙,所以眼里看不到其他路了。老妈拾起菜地边上用来搭棚的竹子,一条给我,一条给自己,当作拐杖,我们立刻往回走,很容易就趟过土路和泥泞的菜地。没想到困在墙上半小时,在菜地里像个无头苍蝇一样转来转去,回到大路并且返回原地不过几分钟。老妈故作冷静很久,此刻才算真正缓过一口气来:有惊无险,幸好当年知青插队,这些菜地和土坡其实也不算什么。
这个生日过的,有意思!
回家,和父母在一起,也是生命的意义!过去说,父母在,不远游,可是今天大多数子女不和父母在一个城市,所以短暂的陪伴和感受也变成了当下最大的奢侈品,能有这样的两天,和父亲一起读书,和母亲一起爬山,期间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,这些,也都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礼物。临走,给母亲买了一个新电脑,里面装了好几个我常用的AI工具,以后遇到什么穴位问题、想聊天、想把报纸的文字提取出来保存、想炒炒股怡情都可以用AI来问一问了。
生命是什么呢?就是时刻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自在,感知到人的活力和生命的可爱,有意外、有邂逅、有际遇、有感动、有创造、有变通,还有大美山河、家人朋友、音乐文学。相信2025年我们会继续跟随科技的脚步不断智能化,我们的工作效率会更加高效,而我们的生活应该更有生命力!
愿2025,每个人都能热情拥抱、充分感受和积极滋养自己的生命力,星辰共智能交替,科技与人文齐飞!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